公會堂
大溪公會堂建於1921(大正10)年2月,
於日治時期為聚會所,
提供市街住民集會、
典禮等公眾活動使用的公共空間。
洋風一層樓磚造建築物,
曾為日裕仁皇太子派「御使差遣」(侍從官)巡視時,
進餐與休憩的場所。
台灣光復後被納為總統行館,1975年蔣公逝世,
1976年修建,1978年改設「蔣公紀念館」並開放民眾參觀。
建築屬於源自英國安妮女王樣式的「辰野式」風格,
牆面的造型,則有1920年代的藝術裝飾運動的時代風格。
蔣公行館
在日本時代是公會堂的寢室與廚房,
於1950年代改建為磚造平房,作為蔣介石總統的住所,
室內設有會客室、餐廳、廚房、臥室及書房等房間。
每個房間都設有大理石壁爐,有濃厚的洋味。
其斜屋頂鋪日式黑瓦,外牆以洗石子與水泥粉刷裝修,
外觀十分樸素。今保留蔣公書房為「蔣公紀念室」,
憑窗遠眺可見蔣公許為酷似浙江溪口之大漢溪美景,
盡收眼底。牆壁懸掛攝影大師郎靜山所攝之蔣公身影,
以及出身大溪知名攝影家李鳴鵰所拍攝之 蔣 夫人照片。
大溪老街日式建築-武德殿
明治時期日本創建「大日本武德會」,
武道成為地方警察必修的功課。
日治時期武德會透過警察系統推廣,
在州、郡、市、街開始陸續興建武德殿,
全台各地計約建築了七十幾座武德殿,
武德殿原建築大多是仿唐式建成,
大溪武德殿原是木造屋頂、洗石子磚牆砌築,
整修後的武德殿屋頂保持原木質結構與青銅裝飾,
四週牆面與護欄則改為水泥和洗石子,
目前為全台瘳瘳可數保持最完整的武德殿之一。
交通路線:北二高為主,至大溪交流道下,
走台三線(員林路)經武嶺橋即達大溪市區;
中山高至南崁交流道下,走台四線(介壽路);
中山高至中壢交流道下,走桃112線(仁和路)經武嶺橋即達。
↓總統蔣公紀念館
↓武德殿